会议亮点
规模大、层次高,助推中医药肿瘤治疗
林丽珠副院长:
众所周知,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嘉宾创下历届参会人数之最;其次,大会规模属历届大会之最。本次大会主题内容丰富,涵盖年临床循证能力高级培训班;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的多项高峰论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西医论坛共计11个;再者,会议层次级别高。本次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邀请肿瘤中西医相关领域的院士、国医大师、特聘教授及临床肿瘤学大咖。他们在不同的学术论坛上为我们带来肿瘤领域高级别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等;此外,为促进中医药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本次会议纳入最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前沿基础研究,希望为推动中医走入肿瘤临床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对于中西结合如何参与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找准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发挥各自的特长,在临床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次大会可让大家从中得到感悟到并汲取相关临床治疗经验。最后,围绕主题,力挺守正创新。“人文医学论坛”提倡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即医生不仅医术要好,还要有人文关怀,这样既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减少医患矛盾;“青年高峰论坛”着力于培养后辈中西医结合的肿瘤人才;“护理论坛”是提高患者术后及治疗期间得以快速康复的重要保证环节,本次会议也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本次大会及专项论坛(如循证医学)了解与学习,目的是中西医结合守正创新,推动整个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的发展。找准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发挥中医药优势
林丽珠副院长:
在我国中医的研究历史悠长,事实上,在黄帝内经里已提到上工治未病的理论,但大家可能忽略了其内容里很多关于肿瘤的病因、病机、病证、方药及辨证,即辨别良、恶性肿瘤等等的记载。实际上我们中医的很多理念都始发于此,包括我们最最强调的中医核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事实上这就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早在七八十年代,西药(如化疗药)非常少,而此时中药更多的发挥的是攻邪作用,以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肿瘤的治疗除了化疗之外,出现精准靶向治疗药、免疫治疗等。伴随着西医治疗手段的增多,整体的肿瘤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医药与现代西医结合,中医药需要找准切入点与西医相结合的契机:1.药物的可及性;
2.药物的耐药性:作为临床肿瘤用药,药物在起效之后,患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随之而来的耐药性。而中医药在克服耐药性方面有其独到的长处,如我们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联合顺铂、联合靶向药,甚至联合免疫治疗药方面,都起到协同提高疗效、减缓耐药的作用;
3.药物毒副反应。腹泻、皮疹等是抗肿瘤西药产生的副作用之一,中医药对于减轻这些症状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4.其他:对于那些对靶向药和免疫治疗均不敏感的肿瘤,而化疗又将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威胁,中药可与化疗协同作用,以减轻化疗的副反应,对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对于肉瘤、卵巢癌等易复发转移的肿瘤,中医药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找准中医药的切入点,才能在临床上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改善生活质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整体疗效。
夯实中西医基础,坚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林丽珠副院长:
关于中西医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必须先有传承。中医师要掌握强大的中医理论基础,熟悉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才能发挥中药的特色优势。同时还要通晓西医,熟悉现代医学的进展,了解其长处与不足,这样的结合才能促进中西医在肿瘤疾病方向的发展。事实上,只有夯实中医与西医的基础,才能具备守正的能力,进而才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于中医肿瘤科医生而言,其比普通的西医肿瘤科医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他是一位被广泛认可的医生,且中医、西医基础理论雄厚;第二是一位肿瘤专科医生;第三是中医的肿瘤科医生。这样一位合格的中西医肿瘤科医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更多要学习的内容,如教学需求的学习,毕业之后的专科医学培训,规范化培训等,因而其成长速度也更加漫长。但这也正是我们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