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谢淑君
最近同事向我推荐《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部电影,还信誓旦旦地说,阿君适合你看的。当下确实想看电影,距离上次看电影可能有二年多了吧,于是和老友一起前往电影院观看同事推荐的这部影片。
影片中那一个个无论是温暖的、还是令人心酸的镜头,在我的病房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看着电影,脑海里同时也浮现出我的那些患者及家属那一幕幕的过往,像鱼骨一样鲠在喉咙里,使我分外难受!
病房里也有如韦一航、马小远一样年轻的患者。记得有位年轻男孩,罹患晚期肠癌,来住院的时候,已骨瘦如柴,个子很高,仿佛一阵风便可吹倒他。
癌细胞全身扩散,腰痛如刀割,腹部还留着一条胆道引流管,袋里引出墨绿色的液体。
一天清晨我惯例查房,患者在床上竟然自己换起药来(胆道引流管口换药),让我很是诧异,马上告诉他不能自己换药,我们护士来换药,易引起感染,后果严重。
他用力蹦出一句,你们换药要收费,我患病快二年了,家里已一贫如洗,我想把钱用来买药治病,这换药,我懂,你放心。他呆望着我,近似哀求。
我立即拍拍他瘦弱的肩膀,点头示意我懂他的艰难。很真诚地对他说道:“这样吧,还是我们来换药,但不收费。”
他瞪大深陷的双眼,深表怀疑,不相信这是真的。我索性亮出工作牌,让他记住我的名字,如果收费了来找我,最后才相信。
后来得知,患者这二医院住院治疗,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为了治病,已经山穷水尽了。
父亲几近崩溃,不愿再让儿子继续治疗,为此父亲与患者、女儿及母亲反目。负责挣钱落在姐姐肩上,母亲则照顾儿子。
住院期间,一直是憔悴的母亲陪伴左右,母亲的那张脸永远是忧郁的,父亲一直没有出现。
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位女性患者,不幸得了肺癌,尚未扩散,可以手术切除病灶,而后来我科住院治疗。
一天早上我刚踏进病房大门,患者的老公拦住我,很焦急的样子,“阿君,你去跟我老婆做思想工作,她不愿意做化疗,怕掉头发,在掉眼泪。”
“哦,还以为出啥事了,可以,你放心,我等会就过来。”
后来当然接受化疗了,令我感动的是,患者第二天开始化疗,她老公以光头司令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她的老公也不容易,在家里还有自己的母亲前年也患肺癌,一直在老家治疗,自己做生意,生意也难做,现在老婆又得癌症,孩子尚小,唉,在我面前连叹气几声,无可奈何。
患者在体贴温暖的老公陪同下,顺利完成四个疗程化疗,病情稳定,后转为门诊定期复查,头发也慢慢长出来了。
病房里还有一男孩,16岁,患恶性淋巴瘤,每次都是母亲带着男孩来住院。
第一次来住院时,患者情绪低落,整日闷闷不乐,累了困了就睡觉,醒来就玩手机游戏。母亲唠叨,儿子嫌烦,怒目圆睁,拿儿子没辙,快气疯了。
隔壁病房也住着一位患骨肉瘤的年轻男孩。这次来住院是例行复查,他们俩年龄相仿。
他自己来住院,无需父母陪同,是个充满正能量,高大阳光帅气的男孩,特喜欢打篮球,患病治疗的同时,也没有落下功课,去年考上大学。
让他去安抚上面那男孩最合适不过了。后来,他俩聊得极欢,那男孩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了,住院期间互相探视,相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我们护士,还有男孩的母亲也倍感欣慰。
那天我们特意送上两个硕大的水蜜桃给他们俩,还为他们俩在病房的走廊上合影留念,他俩做出胜利的手势,面带微笑,阳光帅气十足,让人心生欢喜又怜悯。
后来从男孩母亲口中得知她有多不易,丈夫几年前一次意外触电身亡,接着丈夫的母亲患病又走了,家里欠一屁股的债务,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等着她抚养。
这几年她来广东打工,省吃俭用,硬是把债务还清了,刚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大儿子又患病了。
她说选择坚强面对,别无他路,希望儿子也能坚强挺过这难关。我无言以对,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正如电影中的那句台词“你得病了难,周围的人更难”。都难,都不容易,也正如另一句台词“生活很苦,但不要放弃爱与希望”。
影片里的主人翁韦一航,自从患癌以后,他整天愁眉苦脸,自我封闭,不合群,不合众,是患癌的马小远带他去追寻快乐,融入大众。
马小远带着韦一航去追寻他曾经梦见的湖泊,途中,羊群的印记与藏胞的话语震撼着他的心灵:要合群,快乐就在群与众之中。走出去,勇敢追梦,他真正感受到无比的高兴!
马小远在他的手背画一朵小红花,奖励他人生第一回积极主动,给予韦一航从未有过的奖励与信心!
但在寻梦的途中,马小远病情复发,情况非常严重。马小远也一度拒绝爱,拒绝韦一航的关心。后来,韦一航也在马小远的手背画上一朵小红花,彼此鼓励,彼此慰藉!
最后马小远还是走了,韦一航一度非常痛苦,欲罢不能!在家人和抗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hz/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