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
书名:实用骨科影像学(中文翻译版,原书第6版)ISBN:4定价:作者:无版次:1出版时间:-08-01本书由国际知名的肌骨影像学家AdamGreenspan教授和JavierBeltran教授共同撰写完成,全书共7篇33章,既有基础理论的论述,又有大量的图表和病例图像,涉及内容广泛、全面且易于理解。书中除介绍了各种设备的临床应用,关节造影、穿刺活检和创伤、运动医学、关节炎、肿瘤及肿瘤样疾病、感染、代谢性骨病变、内分泌疾病、系统性疾病及发育异常等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外,还在第1章特别介绍了患者影像检查的方法、流程,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度检查,值得借鉴。另外,除第1篇外,其余各篇每章末都有记忆要点,这既是一章的精髓,也是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对读者的学习记忆非常有帮助。再版时,每一章已经加入了新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加入了一些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新信息,图像质量差的图片也已经删除。目录第1篇骨科影像学概述第1章骨科放射医师的职责3第2章骨影像检查技术14第3章骨的形成和发育45第2篇外伤第4章创伤的放射学评价51第5章上肢Ⅰ:肩关节第6章上肢Ⅱ:肘第7章上肢Ⅲ:前臂远端、腕和手第8章下肢Ⅰ:骨盆、骶骨和股骨近端第9章下肢Ⅱ:膝关节第10章下肢Ⅲ:踝与足第11章脊柱第3篇关节炎第12章关节炎的放射学诊断第13章退行性关节疾病第14章炎症性关节炎第15章其他类型关节炎和关节病第4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第16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第17章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Ⅰ:成骨性病变第18章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Ⅱ:软骨源性病变第19章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Ⅲ:纤维性、纤维骨性及纤维组织细胞病变第20章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Ⅳ:其他病变第21章恶性骨肿瘤Ⅰ: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第22章恶性骨肿瘤Ⅱ:其他类肿瘤第23章关节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第5篇感染第24章肌肉骨骼感染的影像学评价第25章骨髓炎、感染性关节炎、软组织感染第6篇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第26章代谢及内分泌紊乱的放射学评估第27章骨质疏松、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第28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第29章Paget病第30章其他代谢及内分泌性疾病第7篇先天性和发育性异常第31章骨骼异常的放射学评价第32章上肢和下肢异常第33章骨骼侧弯和常见的畸形第1篇骨科影像学概述 第1章骨科放射医师的职责 放射影像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进展。新成像方法的引进和不断改进[如计算机断层摄影(CT)、螺旋CT、三维成像、多排螺旋CT(MDCT)、双能CT(DECT)、电子束CT(CBCT)、高分辨率薄层CT(fpVCT)、micro-CT、三维CT血管造影、4D关节动态CT、数字化摄影(DR或CR)、数字化减影(DS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超声(US)、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和灌注核素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PET-CT、PET-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磁共振成像(MRI)、三维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延迟增强软骨成像(d-GEMRIC)、3DMRI/CT联合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磁共振关节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其他方法],扩充了放射科医师的医疗设备,使复杂的诊断过程有时变得简单易操作。这些新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它们使医疗服务的费用大幅增加,同时也经常使临床医师过于频繁地进行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重视骨科放射医师的重要地位和常规X线摄影的重要作用。 放射科医师不能只遵从各种检查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挑选出那些能够正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检查方法。为此,放射科医师在履行其职责时应该将以下几点牢记于心中。 1.诊断一种未知疾病时,在使用更加复杂的方法之前,*好先使用常规X线摄影的标准投照和特殊投照技术。 2.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检查,需要知道下一步进行何种检查。 3.显示已知疾病的重要的影像学特征,病变在骨骼的分布和在骨中的位置。 4.监测治疗进程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知道对于骨科医师来说哪些特殊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6.认识非侵入性影像检查的局限性,知道何时应运用侵入性检查技术。 7.知道哪些病变需要活检,哪些不需要(“不要触碰”的病变)。 8.在疾病的治疗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如栓塞治疗,通过选择性导管介入注射化疗药物,或者对骨病变(如骨样骨瘤)行射频消融术(常在CT引导下进行)。 很多骨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并不能完全依靠特定的可识别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对于影像科医师正确地诠释影像资料十分重要。有时,临床信息非常典型以至于仅以此为依据就可以做出诊断。例如,一位年轻患者骨痛,主要在夜间加重,可迅速被水杨酸类药物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所以影像科医师**的任务就是找到病变位置。然而,很多情况下临床资料并不充分,而且可能有误导性。 当面对一位患者时,症状原因不明(图1-1)或根据临床资料做出疑似诊断时(图1-2),放射科医师应当避免为了便于诊断而选择更高级的成像方法,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应该以简单的常规X线摄影为基础。这不仅是出于费用-效益的考虑,也是为了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首先采用常规X线技术也是以骨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学为基础的。钙磷灰石晶体是骨的矿物成分之一,是使骨骼摄影优于其他成像方法的内在对比物,通过常规X线摄影能很容易地显示骨的生成和破坏。简单地观察骨的形状和密度的改变,如椎体,能够成为特定诊断的关键因素(图1-3和图1-4)。 图1-1症状原因不明 (A、B)临床医师提供给放射科医师的患者的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并不足以做出诊断(?)。在常规X线摄影的基础上,(a)诊断确立(诊断),或者(b)提示鉴别诊断的可能(鉴别诊断)。在后者的情况下,利用辅助成像技术,如关节造影、核素显像、CT或MRI及其他手段来证实或排除某种可能疾病 图1-2症状的疑似原因 (A、B)根据临床医师提供的信息,放射科医师可能做出疑似诊断(诊断?)并进一步行常规X线摄影。检查结果可能证实疑似诊断(诊断!),显示其他异常(诊断!+诊断2)或者不确定的并发症(诊断!+诊断C),或者排除疑似诊断,证实另一诊断(诊断1,诊断2)。检查结果也可能显示原有疑似诊断的非确定性证据,在此种情况下采用辅助成像方法,如核素显像、CT或MRI及其他手段 图1-3骨的形状和轮廓 在常规X线平片上观察椎体形状和轮廓的改变可以揭示引导正确诊断的关键信息
每日荐书《头颈影像学病例精粹》每日荐书
《脊柱介入神经放射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每日荐书
《胃肠影像学精要》每日荐书
《格艾放射诊断学》第6版3册卷张敏鸣主译每日荐书
《高分辨率肺部CT》全新第5版新书首发
《肺部CT精解》,指导读者根据CT所示征象类型来快速准确地诊断重磅新书
《全身CT血管成像诊断学》第2版即将隆重发布(新书配视频讲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hz/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