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排名第4位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也是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宫颈癌人数为11.1万,位列全国第8位,死亡3.4万,位列女性肿瘤第8位。
近年来,随着HPV疫苗的引进,民众对于宫颈癌及HPV的认知逐渐在增强。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也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并且在全世界大多数病例中都存在。目前已鉴定出多种HPV基因型,其中大约40种可以感染宫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确定13种基因型对人类具有致癌性(即高风险,hr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HPV16是最致癌的类型,约占全世界子宫颈癌的60%,其次是HPV18(约15%)和HPV45(约5%)。大多数hrHPV感染可在2年内清除;持续存在的一小部分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很高。
除此之外,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
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
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④吸烟: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⑥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宫颈癌病理类型——
常见鳞癌、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1)鳞癌
按照组织学分化分为Ⅲ级。
Ⅰ级为高分化鳞癌,Ⅱ级为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Ⅲ级为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小细胞。
(2)腺癌占宫颈癌15%~20%。
主要组织学类型有2种。
①黏液腺癌:最常见,来源于宫颈管柱状黏液细胞,镜下见腺体结构,腺上皮细胞增生呈多层,异型性增生明显,见核分裂象,癌细胞呈乳突状突入腺腔。可分为高、中、低分化腺癌。
②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属高分化宫颈管黏膜腺癌。癌性腺体多,大小不一,形态多变,呈点状突起伸入人宫颈间质深层,腺上皮细胞无异型性,常有淋巴结转移。
(3)腺鳞癌占宫颈癌的3%~5%。
是由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细胞和鳞状细胞分化发展而形成。癌组织中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
——宫颈癌分期——
※如分期存在争议,应归于更早的期别;FIGOStagingSystem.
——NCCN宫颈癌指南主要更新——
年7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宫颈癌指南年第2版,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指南更新摘要:宫颈癌临床分期;子宫切除术后偶发侵袭性肿瘤;监测;局部/区域性复发;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原则;评估和手术分期原则;宫颈癌放疗原则;淋巴结阴性,边缘阴性患者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外部盆腔放疗标准;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化疗方案;分期等。
值得一提的是,NCCN对于宫颈腺癌推荐Silva分型。Silva分型系统是基于肿瘤的浸润方式进行分类的,分为A、B、C三型。该分类系统仅适用于HPV相关的普通型宫颈腺癌。具体要点整理如下:
目前,Silva分型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尚未将其他特殊组织学亚型的浸润性子宫颈腺癌纳入研究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ilva分型的应用。
——治疗——
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局部晚期以同步放化疗为主,晚期、复发、难治性宫颈癌多进行系统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NCCN推荐全身治疗方案
——宫颈癌免疫治疗——
年4月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数据显示,默沙东(MSD)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宫颈癌适应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实,在年6月,Keytruda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治疗在化疗后疾病依旧出现进展,且表达PD-L1的晚期宫颈癌患者,这也是首款获批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抗PD-1疗法。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以宫颈癌为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逐渐增多。
在CDE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jc/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