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电话 > 电话介绍 > 正文 > 正文

别再浪费时间,瞎努力了,记住做到有效记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9/11 12:02:41
河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重塑自我,打造逆袭人生

记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学习完了,你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印象都没有,这样的学习是不可取的。学习就是要记住我们要学的东西,只有先记住才能谈所谓的掌握和熟练。所以,我们这一课主要说的就是关于记忆的这一话题。不管是什么年龄段,什么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学英语也好,学数理化也好,结交各类朋友时他们的称呼,工作内容的设计操作等等,都是有关记忆的,那如何有效记忆,这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有效记忆是一种技能

有一个电视台综艺节目,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叫做最强大脑,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上面各种牛人的强大的记忆能力,短时间内就能记住大量的无规律的信息,并且还能够加以区分应用。还有很多书籍网络上也提出了很多的记忆方法,比如联想记忆,宫殿记忆,理解记忆,谐音记忆,口诀记忆,故事记忆等等很多,那这些记忆方法是否是真的对我们有用呢,是不是用这些方法了之后,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以后就一直在我们的脑子不会忘掉了呢。我们说这是很难做到的,除非你的大脑是计算机硬盘。就算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他也不会对一个知识使用一个记忆方法后,就永远不会遗忘。因为长期记忆本身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并不是放进去,它就在那了。

记忆本身是有一个形成过程

记忆是以认知能力为前提的。就是由我们接收外界事物的感官通道建立的,有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以及味觉型等行为通道。通过每个通道接受外界事物的内容后,再由我们的大脑对其进行形象化、逻辑化或者情绪化的处理,而后形成短期记忆片段。人的记忆通道中,视觉记忆的比重最大,或者说大部分的记忆都来源于视觉,所以一般人对图像的印象要比语音的印象要更深刻些。虽然都是视觉记忆,但是不同人对事物解读出的图像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以颜色作为记忆点,有些人喜欢以形状大小作为记忆依据。甚至有更多的人把这些都关联起来更好地加强记忆。

记忆是以认知能力为前提的

当我们对目标事物进行认知后,形成的短期记忆片段就被存放到我们大脑中的海马区中,如果我们平时经常的回忆和提取这些短期片段,那么这些短期记忆片段将会被转移到大脑皮层形成长期记忆。如果这些短期片段长时间不被提取,那么这些记忆将会被慢慢的遗忘掉。你可以想象是这些短期片段先是存放在一些脑细胞中,如果经常的回忆,这些细胞中的信息就被大量的复制,这样就算是刚开始存储这些记忆的细胞死亡了不会丢失信息。那么相反,如果这些短期片段不被我们提取再复制,渐渐的当这些脑细胞死亡后,这些记忆就会慢慢模糊,甚至遗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短期记忆用的是最多的,我们背书,考试等都是在使用短期记忆,虽然不太牢固,但是可以维持1天左右的时间,考完试后就遗忘掉。当然比短期记忆更短的还有一个叫瞬时记忆,这种记忆也就持续数秒钟到5分钟,比如考试的时候,你瞄了同桌试卷前几个选择题答案,填在自己的试卷上后也就不在刻意记忆了。再比如你查找了一个客户的电话号码,拨打完成后你就不会再去强调记忆了。那么大脑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清空操作,认为这些也就是不重要的缓存信息垃圾。

记忆需要不断强调

既然我们本课要讨论的是有效记忆,那么这个所谓有效的意义,就是要知道如何将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其实上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是把我们的短期记忆经常的回忆和提取出来,不断的在大脑中复制。再说简单点,就是将记忆重复提取,我们重复提取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遗忘。遗忘并不是我们脑容量不够,人类的脑存储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有关数据给出了每秒给大脑存储10个信息,持续一辈子容量都用不完,也就是说我们人脑有开发未尽的记忆存储能力。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对遗忘做了系统的研究,并总结出一条遗忘曲线。内容是这样的,对于刚刚完全记住的东西,20分钟后再次回想的内容为58%,1小时后为44.2%,1天后约为33.7%,一个月后约为21%。在记忆的初期遗忘是非常快的,而后逐渐减慢,直到稳定。所以有些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并不是刻意的记忆,长期下来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们还能够有似曾相识的印象,但具体的细节已经模糊了。

遗忘是一件正常的生理现象

从遗忘曲线的结论中,我们发现,哪怕是记的再熟的东西,长期下来都会渐渐的趋向遗忘。有些人会说,那我小时候背诵的唐诗到现在都能够快速的说出来,这么长时间我都还记得。是的,这是由于这些古诗在你从小到大的不经意间被多次回顾了,只是你不记得而已。

因此为了防止刚记忆的东西被很快遗忘,那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回顾和重复,这样才能补偿记忆量的衰减。但是实际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每隔20分钟就对刚刚记忆的东西重复回顾一下来保持该知识点的长期记忆,这样也不现实,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的知识也是需要学习记忆的。所以,我们对记忆的重复提取需要找到合理的节奏。首先,我们需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jc/12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电话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