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她的脚步走遍了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的每一个角落;从0到30,她填补了甘孜州县级医疗机构癌痛治疗的空白。她,医院医务科副科长、科教科科长鞠家珍。
无悔进藏的“急先锋”年10月,经鞠家珍主动向院领导申请援藏后,她来到医院挂职副院长分管医疗业务工作。
藏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极为辛苦、生活极为清苦。刚到藏区的鞠家珍立即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走村入户为村民体检。“我把病人当做父母或兄弟姐妹,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年逾五旬的援藏干部鞠家珍,总是这样说。
两年的援藏时间里,鞠家珍为藏区人民做了很多实事。从最初患者的误解与质疑,到如今的感激与不舍,“门巴(藏语‘医生’),活菩萨”是藏族群众送给她的赞誉。
缓解癌痛的“践行者”熟悉工作后,鞠家珍发医院有杜冷丁能够偶尔用于癌痛控制,但杜冷丁是需要注射的短效制剂,具有成瘾性且镇痛效能差的特点,不适宜慢性的癌痛病人。
在援藏医院院长的大力支持下,鞠家珍带领团队开始了她的藏区癌痛治疗示范点创建活动。
药品供应是藏区开展癌痛治疗的一大障碍,从药品用量到监管,再到交通限制,每一项都是挑战。最终,在雅江县卫健局、医院·医院肿瘤科主任贾钰铭等多个部门和专家的支持下,鞠家珍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解决了药品的供应问题。
鞠家珍带领团队不断提高群众关于癌痛的知晓率,普及“癌痛可控制,吗啡帮助您”的科学理念。
一年多来,医院已经收治了30多位癌痛病人,帮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要知道,在鞠家珍援藏之前,这个数据可是“0”!
鞠家珍生活照癌痛病人的“好门巴”年12月,19岁的呷让扎西成为了鞠家珍团队的第一个癌痛病人。此前,患骨肉瘤远处转移伴重度疼痛的扎西痛不欲生,几次轻生未遂。
呷让扎西的父亲曾难过地说:“门巴,如果你们有办法,请帮助我的娃娃回家过最后一个春节吧。”医院没药,鞠家珍带上呷让扎西的病历资料到宜宾找贾钰铭咨询。
由于呷让扎西家庭经济困难,医院决定义务扶贫。
“癌痛规范化治疗已经延长了呷让扎西一年半的生命,更可贵的是扎西心态的改变非常大。”鞠家珍见证了呷让扎西从愤怒、厌世到享受生活、理解父母、感恩医生的巨大转变,她的感触很大。
在医院里,医护人员还为呷让扎西举办了一场生日会。“我原来做梦都想没有疼痛,现在办到了,平生第一次吃生日蛋糕,吹生日蜡烛,谢谢活菩萨鞠院长,我特别开心!”在生日会上,呷让扎西动情地说。
主动作为的“开拓者”鞠家珍积极推行继教培训,到雅江几个月,就在全县开展州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9期,培训人员人次,开辟了雅江州级继教的历程,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医院的检验水平较低,设备缺乏,技术人员紧缺,完全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介于此,鞠家珍牵线搭桥,于年12月5日引进国家临床检验中心-成都同昌医学检验所与医院合作,解决了检验技术的短板。
年8月20日,雅江县医院创建的基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点获得甘孜、宜宾两地卫健委专家验收合格授牌,在雅江县建立了第一个基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点,填补了甘孜州县级医疗机构癌痛治疗的空白。
藏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条件很艰苦。鞠家珍用她的双脚丈量了这片土地,同时,也把爱与光明带给了藏区人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