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骨肉瘤早期 > 骨肉瘤患者 > 正文 > 正文

轮转医生日记No16喜极而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6 14:23:01
忘记在哪里拍摄的太阳轮转日记No.16喜极而泣冰冻病理结果出来:良性。突然,泪水在眼眶打转。奇迹(一)周末,我值班,我负责给A床谈话。A床是翔哥介绍来上海,翔哥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一个介绍到上海的疑难杂症,竟然是自己的妹妹。“妈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自己的妹妹”,翔哥后来爆粗口说。A床31岁未婚,入院查肿瘤指标CA竟是六百多(正常上限是35)。B超和PET-CT都提示可能是肿瘤性病变。30出头,未婚未育,这样的年纪患卵巢肿瘤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前车之鉴摆在前面:病区不止一个年轻女性恶性肿瘤患者。那些病人,不论术前有多么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病理多方会诊,但最后还是恶性肿瘤。对于A床,谁都希望这不是肿瘤,但谁也都不敢说。为了更充分地术前评估,手术日期推后了三天。于是,三天后值班的我,负责这次术前谈话。那天,我将和她的术前谈话放在了最后,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谈这话。三十多岁未婚未育的女性,和她谈切除子宫?肠道造瘘?太残酷了。就连身为谈话医生的我也觉得,太残酷了。最后还是要谈话,最后谈话地点选在她所在的单人间。她清楚自己所有的检查结果,我觉得她知道自己可能是恶性肿瘤的结果。但是她很冷静的,冷静到让人错以为“这不是她的手术”。唯一例外的是,在听到“现在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倾向于是恶性的,但这都是倾向性的结果,最后的结果要术中所见以及最后的病理结果”,她抬头问了句,“所以有可能还是良性的吗?”“理论上是存在的。”我心中没有底,回复到。结束谈话,我和翔哥通了趟电话。“翔哥,我最后和她说,若是有不懂的,让她问你。”“她都懂的”……奇迹(二)她的手术是按照卵巢癌全面分期准备的,照例是要开腹。主任看了看患者病史,想了想,低声说了句“要不我们做单孔腹腔镜?”我内心一惊,虽然单孔腹腔镜术后基本不留疤,但是单孔扫淋巴结、切除子宫双附件以及大网膜,无疑比开腹难太多了。翔哥在旁边连声道“听主任的,听主任安排……”台下的人心中也没有底,都默默没有做声,最后还是按照常规标准执行着。进腹后,主任看了眼双附件,说了句“我觉得有个好消息要说。”“如果是输卵管恶性肿瘤,应该是单侧输卵管出问题,对侧多数是好的。而她双侧输卵管都是增粗迂曲的,可能是炎症”“对对对,肯定是这样的”台下的人很支持这个观点“这么说,是良性?”“等会标本剖开看看。”一侧输卵管被切除,在标本盘,剖视标本,有黏黏的液体流出,类似脓液。“脓液样液体,应该是化脓性炎症。”“可是这里面像是死鱼肉样组织?(肿瘤组织的大体表现之一)”“炎症反应也有可能是这样”旁边的我听着他们一言一语交流着,我一愣一愣的。我唯一知道的是:良恶性仍没有结果,最后只能等病理。我跟着师傅去了病理室,想着催催病理老师尽快出报告,这个报告决定着A床是切除全子宫等,还只是个输卵管。标本在零下20度的冰箱冻着,病理科老师经过我的身边,叹息着说了句“不灵啊”。我明白了老师的潜台词,“结果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后来我回到手术室,刷了二十分钟的报告,还没出。便又下去病理科,碰到制片的老师。我还没说什么,病理科老师便对身边的人提了句“之前怀疑输卵管恶性肿瘤的片子制好了吗,等会再去看看。”我又默默回来手术室,在电脑前刷报告。在键盘上疯狂按F5(刷新)中,A床的报告出来了,立即点开看。“化脓性炎症”再次确认我没有看错以后,我开心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只需要切输卵管。主任一边缝合伤口的时候,还一边吐槽我们:“先头我说做单孔的时候,没有人理我。现在有条疤了,都怪你们。”看着主任在台上缝合伤口,台下的我眼眶竟然湿了。这是喜悦的泪水。奇迹(三)什么叫关心则乱?身为哥哥的翔哥在得知良性的结果,竟然建议将对侧肿胀迂曲的输卵管也切除了,还好主任制止了翔哥的想法。现在想来,主任还是最冷静的那个人。这是我第一次碰到,术前怀疑是恶性肿瘤,术中被证实是良性。做最坏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结果。这是我术前常安慰病人的一句话,但是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也还没有准备好。我实习的时候曾听过这样一个关于病理科的故事:医院病理来上海问诊,医院考虑是骨肉瘤,考虑截肢。最后某个病理科主任力排众议,认为这就是炎症反应,反对截肢。最后的随访证实病理科主任的决断是正确的。以前的我很难体会到那个疑似骨肉瘤患者的心态,但这次和患者共情的经历让自己对这个故事有更深刻的体验。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大抵如此。谁能想到盆腔炎症能表现的和恶性肿瘤如此类似,周四关于“盆腔炎症”的小讲课,为此,我有认真地听讲。虽然,年轻女性也有恶性肿瘤的,但还是要考虑这个年纪常见的疾病。病房见了太多肿瘤病人,反倒限制了自己的思维。重要、次要、不要这周五是仁济临床医学院的拜师仪式,类似于茶话会轻松的风格。在师生交流环节中,闻大翔老师的一句话惊着我。“科研,嘴上说着重要,行动起来成了次要,忙起来便不要。”我被闻老师的这番话刺激到,究其原因,其实自己也是闻老师口中说的这类人,“行动起来成了次要”。这句话成了这两天,我脑海中经常循环播放的话语,算是在不停提醒着自己。仕斌

若感觉不错,请多多转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hz/717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骨肉瘤早期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