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保障问卷调查来的数据具有代表性?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它们通常都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问卷调查的数据才更科学!
0
界定总体
在具体抽样前,首先要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的界定。
这一方面是由抽样调查的目的所决定的。
因为抽样调查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调查,但其目的却是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所以必须事先明确总体的范围。
另一方面,界定总体也是达到良好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清楚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与界限,即使采用严格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抽出对总体严重缺乏代表性的样本。
在年美国大选中,《文学文摘》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了万份明信片问卷,最后回收了约万份,但预测结果惨遭翻车。
这一实例告诉人们,要有效地进行抽样,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总体的结构及各方面的情况,并依据研究目的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
样本必须取自明确界定后的总体,样本中所得的结果也只能推广到这种最初已做出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之中。
02
编制抽样框
这一步骤的任务就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
例如,人们要在某大学进行一项该校大学生择业倾向的抽样调查,第一步就要先对总体进行界定。
如果本次调查的总体是该大学所有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那么该校的专科生、夜大生及其他不符合上述界定的学生就被排除在总体之外。
而制定抽样框这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收集全校各系所有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花名册,并按一定的顺序将所有花名册上的名单统一编号,形成一份完整的既无重复又无遗漏的总体成员名单,即抽样框,从而为下一步抽取样本打下基础。
在实际抽样时,一个良好的抽样框通常不太容易获得,其编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并采取认真细致的态度。
多数抽样框是不完全的,或者一部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或者含有未知的重复部分。
例如,对社区人口调查时,制定完全准确的抽样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出生和死亡随时都会发生,人们的住址可能更换,已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也可能有错误。
在做较大规模的调查(如对一个城市的调查)时,因调查总体包含易变因素(如城市移民),建立比较理想的抽样框不但难度高,时间和财力的耗费通常也比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当抽样分几个阶段、在不同的抽样层次上进行时,则要分别建立几个不同的抽样框。
例如,为了调查某市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从全市所小学中抽取0所小学,再从每所抽中的小学中抽取3个班级,最后从每个抽中的班级中抽取0名小学生。
这就需要分别收集并排列全市所小学的名单、每所抽中的小学中所有班级的名单,以及每个抽中的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名单,形成三个不同层次的抽样框。
03
决定抽样方案
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依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根据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外,还要根据调查的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
一个完整的抽样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确定抽样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要求;②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抽样单位;③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④确定必要的样本量;⑤对主要抽样指标的精度提出要求;⑥确定总体目标量的估算方法;⑦制定实施总体方案的办法和步骤。
04
实际抽取样本
在完成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抽样单位,构成调查样本。
例如,在一所大学中抽取名学生进行调查,若这所学校学生总数不是很大,且很容易得到全校学生的花名册,那么可以事先从这份花名册中抽取名学生的名单。
05
评估样本质量
一般情况下,样本的抽出并不是抽样过程的结束。完整的抽样过程还应包括样本抽出后对样本进行的评估工作。
所谓样本评估,就是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调查失败。
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问题始终是抽样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zqgrl/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