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无羽
◎来源
T博士教你买保险(DrTbaoxian)已获授权
赵先生7岁的儿子被确诊了左股骨干骨肉瘤。
治疗费用花了差不多13万元,但社保只报销了5万左右,剩下8万元要他自费。
赵先生想起去年给孩子买了一份商业医疗险,于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在扣除了1万元的免赔额和门诊费后,报销了6万8。
第二年他儿子因为该病再次入院,这次治疗费用高达19万,而社保只报销了大约2万。
赵先生又申请理赔,这次获得了17万多的赔付。
赵先生给孩子买的这份医疗险2年只花了元,却获得了23.9万元的赔付。
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能补偿我们因为疾病、意外等导致的经济损失。
说白了,保险就是保钱,在关键时刻,它能减轻我们的负担。
很多人承认保险是有用的,但他们买保险的决策过程,充满了纠结。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疾病、死亡的风险。
然而这些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们什么时候会来,无法知道。
等待的过程太漫长,你不知道花出去的这些辛苦钱, 是不是真的能撬动高额的赔偿。
及时行乐或许才是你的行事风格,未来的事,不如等发生了再说。
买保险是一个人的执拗,没病到一定程度,千万别买保险。
01
生了病之后
才知道自己有多穷
年初港媒爆出一条新闻,98岁高龄的赌王何鸿燊,每天靠上亿元的补脑针续命。
花上亿元,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来说,可以眼睛都不眨。
但面对这种情况,换做普通人,可能早就放弃治疗,在做离开的准备。
有钱人能用钱换命,对于普通人,生病,或许是一场修行。
朋友的父亲,不小心从楼顶上摔下,医院抢救,被诊断出右侧丘脑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全身多处骨折。
随后被送进脑部ICU,结果不幸感染了肺部,转到了综合ICU,花了近11万元。
医生说后续的治疗费用仍然需要20多万元。
20多万对他们这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
四处举债后,朋友 迫不得已求助轻松筹。
有时候,就连财富殷实的中产家庭,在疾病面前也不堪一击。
去年,朋友圈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刷屏。
文中的作者,高等学历,金融背景,年薪百万,典型的中产家庭。
但在岳父的重病面前,溃不成军。
作者的岳父因为一次小小的流感发展成了肺炎,后面被送进ICU,每天的花费是至。
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医生建议上人工肺。
然而人工肺的价格并不菲,开机费6万,随后每天2万起。
面对岳父昂贵的治病费用,作者一家的积蓄也只够撑30-40天。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截图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倘若一个人生病,他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被迫中断,同时还伴随着长期的、高昂的治疗开支。
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人拼搏了大半辈子的积蓄,被毁于一旦。
有的家庭因为承受不住持续不断的、高额的开销,甚至卖房,过上居无定所的生活。
要扔掉高傲的自尊心,低声下气地四处求人借钱。
不得不求助互助平台,通过悲惨的文字、图片去博得别人的同情。
这是大多数家庭在遇遭遇疾病变故后的常态。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理解这种痛苦。
有人会说,要是自己病了,选择放弃,不想拖累家人。
可一旦这个人是自己的亲人呢,你还会放弃吗?我猜你做不到。
你甚至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分出一个身子去照顾垂危的家人,但你没有精力。
在巨大的开销面前,你耗尽了积蓄,榨干了人情,你开始变得自我怀疑。
你这时候才想起,有保险的话是不是可以缓解下负担。
我告诉你是的。
医疗险能帮你报销医保外的用药,你不用再苦恼进口药那贵得吓人的费用。
意外险,能转移因残疾导致的损失。
重疾险,能作为收入补偿,让人在罹患重疾后,可以从容地治疗休养,而不必急于挣钱养家。
保险它不是医生,没办法帮人治病,但能帮你维持家庭原有的生活质量,你不用再惆怅一顿三餐的支出。
但现实很残酷,等一个人病到一定程度,他已经买不了保险。
02
你早就知道危机
却不做好准备
在进入保险行业的 天时,老师就告诉我,帮助客户做保险决策最重要的事,不是去帮他们挑选多好的保险产品,做出多完美的方案,而是告诉他们尽早投保。
很多人对保险有个错误的认知,以为随时都能买,于是就拖着。
但其实不然,保险也挑人。
就像企业招聘员工,比如招一个运营,公司会要求应聘者有运营经验等。
而保险公司则对投保人的身体情况、职业、收入等设置了门槛。
在这其中,属对身体情况的要求最为严格,身体越差,越不容易买到保险。
即使一些医生认为不是很重要的疾病,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保险公司也会做限制。
而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机器,机器用久了会坏掉,人也一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身体素质会慢慢变差,生病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等到这时候想要买保险,利用保险构筑防护网,很可能来不及了。
同学的妹妹一直说要买保险,但迟迟未买,后来她被检查出肺癌,保险销售人员告诉她买不了了,她捶胸顿足。
之后她每个月的药费去到几万块,一年下来,仅仅只是治疗的费用就花了20多万元。
如今她还在接受治疗,但因为她的家庭承受不起巨额的费用,只好求助轻松筹,半个月下来,只筹到了12万。
假如当初她早早就采取行动,后面就可以不用活得那么辛苦了。
但人生没有假如。
如果一些事、一些物能让自己当下就收获满足感,没有多少人会拒绝。
这也很正常,因为人性本就抵抗不住诱惑。
而对于一些需要牺牲当下快乐,换取未来安稳的行为,很多人却选择迟疑。
本身深思熟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考虑得太久,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行动力也变得会越来越衰竭, 不仅是机遇的流逝,等待你的,还有生活的当头一棒。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毕业后看中了一套房,当下就买了,等房子涨了一倍不止后,他把房子卖了,加上新的积蓄,又买了几套房,后来房价继续飞涨,他也因此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朋友的同学也准备买房子,但却犹豫不定,前期做了很多调查,然而他决策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房价的速度,后面想买却买不起了。
有时候如果不早点做决策,机会就没了。
03
未来,保险的风控
将会越来越严格
今年保险圈发生了一件不太平的事情。
很多 的保险产品开始调整对被保人的健康要求,提高了投保门槛。
比如前段时间的好医保。
它的健康告知中增加了结节问询,有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而在此之前是没有的。
同时还提高了对高血压患者的要求等。
10月15日,海保人寿的芯爱重疾险也做了健告的调整,这是一款心血管保障很足的保险。
它调高了对高血压人群的要求,以前只要收缩压在以下就能买,现在要求以内才可以。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BMI的问询,太胖或太瘦的人也买不了了。
最严格的就是增加了近2年的异常检查问询。
比如血常规、尿常规异常,以前不问的,以后要问了。
10月17号晚上23点,复星联合旗下的几款产品也已收紧健康告知。
增加了被医生提出吸烟、喝酒的警告问询。
增加了对女性疾病的告知问询。
也增加了近2年的检查异常问询。
更夸张的是,还多了一项兄弟姐妹的相关疾病问询。
这一举动,会让一些原本可以正常承保的人,变得无法投保或加费承保,或某些疾病除外承保。
他们家的很多产品都很不错。
比如倍吉星,一款多次赔付重疾险,它的重疾不分组,前10年得重疾多赔%,性价比极高。
如果你的身体是有异常的,以后可能无法购买了。
复星旗下的一款少儿重疾险,妈咪保贝,也即将提高投保门槛。
它的健康告知将把2岁问询调整为3岁问询。
可以看到,很多保险产品对被保人的身体要求越来越严格了。
这也意味着,往后身体有异常的人越来越难买到保险产品了。
这将是一个趋势。
我认为趁自己还能买得了的时候,就应该早点下手,因为时间真的不等人。
去年中美发生了 ,华为难逃幸免,成为了被针锋相对的对象。
在这期间,最让华为措手不及的是,它被停止了供应芯片与技术。
芯片和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生存的根基。
根基突然被抽,华为花了十几年构筑起来的大厦,突然变得飘摇不定。
面对美国的打压,华为启动了“备胎”应战,海思的备胎芯片一夜转正,保证大部分产品能继续供应。
这是华为在多年前做出的极限生存假设,为了防止哪天被停止芯片供应,导致企业无法运转,于是斥入巨资,打造备胎。
如果当初华为没有早早做准备,想必美国的这次施压,将把它压得粉碎。
去年,中兴也遭遇了美国的制裁,但因为没有及早做准备,业务陷入了瘫痪状态近2个月。
中兴正常开展业务了,但条件却是10亿美元的罚金、高层的被迫换血和美国的监督。
在这个高风险时代,很多事情如果你不尽早做准备,后面可能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生活就像乘船,随时会遭遇暴风、大雨。
在这个过程中,出事了,保险能救命,没事,有保险能让人安心。
每个人都应该早早买保险,因为你后悔不起。
智谷趋势旗下第三方保险咨询平台?T博士教你买保险立足于投保人利益,不为任何保险公司站台为小白科普保险知识、帮普通人避免保险掉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