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年期间,一篇自媒体文章刷爆朋友圈,标题看起来就令人虎躯一震:“大年三十好消息!中国科学家用疟疾治愈病危晚期癌症!”由于文章的素材来源于1月28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转发的一个视频,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这个视频是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于1月23日在“SELF格致论道讲坛”做的一个演讲。陈小平在演讲中称,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通过疟原虫来治疗癌症,目前有近30例病人接受了疟原虫抗癌的治疗,10例已经观察了一年多,其中5例有效,2例可能已被治愈。
站在科学角度,用寄生虫来治疗肿瘤确实鲜有人尝试,所以大家都充满了好奇。而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故事,让疟疾本身打上了厚重的“中国标签”,这个试验难免又添加了些感情因素。再加上“治愈晚期癌症”这样的标题党,让很多人燃起了希望。
但对临床科研而言,媒体的过早大范围曝光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海量晚期癌症患者知道了这个消息,找到患者入组会更容易,试验进度估计会大大提前。
另一方面,国内外科学家都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zy/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