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是抗击疫情的一线,在这里,成千上万名医护人员在坚守。2月18日,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们给本报发来了几篇内心独白,透过他们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在使命的召唤下,在一线奋勇当先的勇气和守护人民健康的决心。
陈亮:要像老师们当年那样去战斗了
年非典爆发的时候,我还是医学院的一名研究生。17年后的今天,我已然站在防疫的第一线,要像老师们当年那样去战斗了。
工作十余年,历经过09年H1N1甲型流感、年H7N9等重大疫情的磨练,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平时也一直未曾松懈。但面对一场真正的战役,心里并不总是那么踏实。
守护生命、捍卫健康,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再难再危险,我们也绝无退缩的理由。在院党委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集体领导下,不但给我们发热急诊增派了人手,而且组织院内专家组帮助我们把关,防护物资也极尽全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使用,我深深感到此刻有一个强大的统一领导是多么重要。
张雪梅:要说真正害怕的,怕漏诊患者
作为一个感染疾病科的医生,我在这工作了近10年,可以说一直岁月静好。虽然经历过几次流感大爆发,但那都不叫事儿,基本的防护足够了,累点、苦点、熬通宵也能抗。
17年前的非典,那时我还是大一的学生,刚步入医学院校,是被保护的温室“花朵”。那医院抗击过非典的老师嘴里听说的,觉得他们是战士,是英雄。平时穿脱防护服是我们科每季度的考核项目,但万万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穿防护服是比较简单,但戴上N95和护目镜后,那种憋气感随之而来,所有呼出的气体,有的被吸回气道,有的变成水滴流下来,流进嘴里,摘下口罩的一整天气道又痒又疼。
发热门诊要一直开窗通风,又不能开中央空调,手脚冻得僵硬,以前从未感觉冷是最要命的,现在知道了。孙成栋主任和王燕护士长给我们申请了电暖气、暖宝宝,让大家一直暖到心里。
要说真正害怕的,一个是怕漏诊患者。我们尽量详细地询问流行病学史,尽量地筛查血象和肺CT,病人也很配合,专家组也很给力。除了看病以外,我们还当起了心理科医生,不停地安抚病人。还有一个害怕的就是怕把病毒带回家。家里有老有小,要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但穿上这身防护服,就感觉心里踏实。由于物资紧缺,我们一个班只有一件防护服,尤其是夜班,16个小时,为了减少感染几率,我们尽量减少穿脱次数,一个人坚持4-8个小时,没有人去管脸上被压出来的深深的沟壑,以及那粗糙的手。我想不会太久,我们定能完全卸下武装,迎来胜利的时刻。
张坚:医者的使命、与子同袍的情分让我不能在这场战役中退缩
庚子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悄悄拉开了帷幕。虽然不是疫情的重灾区,但是作为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最多城市之一的首都北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感染疾病科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阵地,身为其中的一员,正在哺乳期的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害怕不恐惧是骗人的,因为面对这样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人们的本能是选择逃避,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和孩子完全隔离开,但是医者的使命、与子同袍的情分让我不能在这场战役中退缩。而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给予我们一线工作人员的强大支持,更让我充满了勇气。
工作中,我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的新冠相关知识,遇到疑难病例时积极向专家们请教,竭尽全力不漏掉每一位疑似患者。03年非典,我是一名医学生,被前辈们呵护在后方,如今的我跟随着前辈们的脚印,去发现并救助不幸被病毒感染的患者。疫情终究会被我们消灭,到那时我们摘下口罩,自由地呼吸,尽情地沐浴春日的阳光。
刘佳:虽然心里忐忑,但无一退缩
记得03年SARS时,我还在读高中,看到医务人员不惧危险、踊跃向前,舍小家为大家,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很是感动,我励志成为一名医生。
如今,我已经在感染疾病科工作8年了,一年四季与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打交道,例如麻疹、水痘、肺结核、痢疾、霍乱等等,特别是每年冬天的流感,更是忙得无暇吃饭喝水。经过常年的锻炼,我们已经练就了强大的心理素质!而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春节前突然爆发了,这无疑对我们是个巨大的考验。我和科里同事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虽然心里忐忑,但无一退缩,在院党委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集体领导下,在科主任孙成栋、护士长王燕的带领下,克服患者数多、工作量大、医务人员少、防护物资紧张的困难,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并肩作战。相信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白鹭:忙得连上厕所、喝水、吃饭都成了浪费时间
受1月中旬疫情的影响,医院新街口院区发热急诊的病人突然增长,我作为内科二线的感染疾病科医生,需要同时兼顾当班24小时发热急诊的诊疗工作。
一边发热急诊病人应接不暇,一边二线会诊电话不停打来,忙得连上厕所、喝水、吃饭都成了浪费时间,一个人24小时的班上下来,感觉头痛加全身酸软。就在我心情低落体力透支时,事情出现转机。大年初一开始,在院党委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集体领导下,大内科全面支援会诊工作,医院还提供了营养配餐,我们的工作量有所减轻,身体状态也恢复如常。疫情当前,义不容辞。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尽快回归发热急诊一线,和亲爱的同伴们一起并肩战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佟洁:为病患带来希望才是我应该做的
今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一时间焦虑、恐惧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内心。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呼吸道传染病没有人会不害怕,但是惧怕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
作为一个感染疾病科大夫,科学防护、积极筛查救治病人,为病患带来希望才是我应该做的。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们义无反顾地奋斗在发热门诊一线,面对疑似病例我们积极隔离收治,为疫情的防控尽自己的力量!
孙成栋:没有一个人逃避与退缩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与喧嚣,守护生命、捍卫健康,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的团队一直在一线工作,我们为疫情的防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随着疫情的发展,内科团队的加入,我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大家庭”,作为新的“大家庭”的负责人之一,看到他们没有一个人逃避与退缩,知难而上,体现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真真切切为大家的付出与执着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蒋若静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