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同行提供的病例资料及照片。本例患者的颈椎和胸椎以及腰椎侧位X线片可见多节段的前纵韧带钙化和骨赘形成,其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未见骶髂关节炎等病理性改变,很可能是弥漫性特发性的骨肥厚症(DISH),以往本交流平台上有过介绍。本病需要与晚期的强直性脊柱炎(AS)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以及骨关节炎等疾病鉴别。而DISH常常合并有OPLL,两者的病理机制可能相似。几乎所有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累及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都有双侧骶髂关节的病变,而DISH不影响骶髂关节,这是鉴别诊断的要点。本例患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可观察到椎管的前壁,椎体的后缘可见一上下走行的条索状骨化影(C2和C3椎体节段的后缘),即后纵韧带骨化(OPLL)。也就是说本例患者合并有OPLL。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idiopathicskdetdhyperostosisDISH)是指脊柱及脊柱外韧带广泛骨化为主要特征的骨关节退变性疾病,又称Forestier’s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以强壮和肥胖者多见,可能与退变、遗传、代谢、内分泌(糖尿病)和毒素等方面有关,多数人认为是骨关节炎(OA)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年Resnick总结该病X线特点指出韧带钙化不但存在于脊柱,也广泛出现在于骨盆、足跟、足及肘部,特点为肌腱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肌腱钙化和骨化以及关节旁骨刺形成,称其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DISH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0%。X线可见椎体前缘韧带骨化,椎体前缘的改变最具特征性。DISH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点:①连续四个或四个以上椎体前外侧流水样钙化,伴椎体和椎间盘结合部的骨化;②受累部位椎间盘的高度无明显塌陷;③骶髂关节无侵蚀、硬化或骨性融合。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发生与全身的生长代谢异常尤其是胰岛素具有相关性。一些研究发现胰岛素具有使附着点区域骨形成的潜在作用,约17-60%的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患者有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患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高达13-50%。DISH的治疗原则与骨关节炎相似,旨在减轻症状,减少关节功能限制及延缓疾病。治疗以非甾类抗炎止痛药、镇痛药、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局部封闭、外固定、减肥和理疗以及适当功能锻炼。如果合并OPLL的发生,则需要判断具体的病变情况,如所造成的椎管狭窄和对脊髓的压迫情况以及临床表现等。治疗主要是根据OPPL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包括手术减压等。
参考文献:益西拉姆,周南,罗增,等.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临床分析[J].西藏科技,,1:49-50.
李义凯教授感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cliding.com/grljc/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