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名
内生骨疣、骨核、骨局部硬化中的钙化岛。
2流行病学
●非常常见,为偶然发现。
●男女比例相等。
3来源
●为起自髓腔的正常密质骨。
●WHO分类中不属于肿瘤。
●被认为是一种错构瘤(非正常部位的正常组织)。
4发病部位
●关节周围。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骨盆、股骨近端和肋骨(图1和图2)。
●脊柱少见,颈椎尤为少见。
5临床表现
无。
6影像特征
●为界限清晰的椭圆形病变。
●通常小于1cm,较大的骨岛可大于2cm。
●与宿主骨长轴平行。
●X线片及CT
-具有针状放射的“刷状边缘样”边缘。
-均匀的高密度病变。
●MRI
-所有序列中均为均匀的低信号。
-缺乏周围水肿,可与硬化性转移瘤相鉴别。
●核素骨显像
-通常为正常(无摄取)。
-巨大或有代谢活性的病变可以有少量摄取。
图1股骨近端的大骨岛(箭头所示)。注意针状“刷状边缘样”边缘。图2CT显示右侧骶骨翼的骨岛(箭头所示)。7恶性潜能
●无。
●可以增大、缩小或消失。
●生长活跃的病变可在核素骨显像中有摄取。
8治疗
●无。
●需要与成骨性转移瘤相鉴别。
●若病灶增大6个月内超过25%或1年内超过50%,应考虑活检。
9其他要点
●麻风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10鉴别诊断
●硬化性转移瘤:不具有针状放射边缘,PSA>10ng/mL。
●低度恶性骨肉瘤:通常较骨岛大。
●肢骨纹状肥大(骨蜡油样病):皮质骨增厚并具有按生骨节分布的“蜡油滴落样”表现,常起自皮质表面。
●脆性骨硬化:多发骨岛,常位于骨盆或肩胛带。
●条纹状骨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长骨或骨盆的线状或扇形硬化区域。
●骨样骨瘤:通常位于皮质内。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影像三人行